麥肯錫

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marticle/url/d/a/090401/44/1h2kd.html?type=new&pg=1

今天(2009/05/03)在Yahoo雜誌專區的經理人月刊,看到《麥肯錫式工作術》的文章,裡面提到:全球200家大企業當中,有147家都是麥肯 錫的客戶。被喻為「企業CEO的最佳跳板」。然而,麥肯錫向來只招募菁英,這些人成功的機率本來就就高過一般人。麥肯錫內部本身就是一個競爭激烈的環境, 如果只懂得埋頭苦幹平白將機會拱手讓出的人,或是認為組織會照顧他們的人,就會遭到淘汰。基本上,能夠進入麥肯錫的新鮮人,大多具有優秀的基礎特質卻沒有 工作經驗,為了讓這些年輕人得以快速進化到能夠跟全球百大企業的CEO對話溝通,麥肯錫內部的各種工具箱與問題解決方法論,成為培訓的秘密武器,也可能是 麥肯錫最有價值的資產。

這一篇報導很顯然的誇耀了麥肯錫的成功,也點出他成功的蛛絲馬跡,卻有一些弔詭。如果台灣的某大企業家,也想成立一家跟麥肯錫一樣的顧問公司,是否也會跟 他一樣成功?可能不會!為什麼?很多人知道麥肯錫的成功,也好像知道他成功的原因,但只知其然,不知所以然。其實我也不知道,如果我知道了,大概會變得很 厲害。但耳聞一些信息,所以提出一些看法。

前不久看到一篇報導前「光男企業」的文章,裡面提到〈羅光男〉董事長,在全盛時期,羅董事長大部分的時間都在飛機上。因為他發展跨國企業,事必躬親,因此 必須飛來飛去。當然,光男企業的衰敗有很多原因,但一個人如果事必躬親,請問他可以管理幾個人?有人會說,管幾個頭頭就可以了呀?就像肉粽一樣,拉住線頭 即可整串提起?問題就出在這裡,台灣人喜歡拉住線頭的個性,缺乏安全感,結果是線頭越拉越重,直到提不起來而瓦解。

台灣人喜歡開會,有人戲稱每次開會都是討論下次開會的時間。事必躬親有什麼不好?喜歡開會有什麼不好?中小企業講究「見面三分情」。做生意拜訪客戶是理所當然,你不去拜訪就沒生意,因為對方也喜歡開會,你去拜訪正好合乎雙方的期待,就是開會。

以前收過一封email描寫「到微軟做清潔工必需會用email」的文章,詳細內容不記得了,但大意是說微軟要求每一個員工都要會用email,連清潔工 也不例外,文中主人翁因為不接受這個論點,拒絕到微軟工作反而找到更好的工作。聽來有些道理,也有些酸葡萄。微軟是世界級的公司,想要出名,批評最大那個 就對了。如果微軟的「email管理」哲學有問題,為什麼會成功?當然,成功因素不能歸功於單一事件,但比較一下那些發展跨國企業很成功的公司,他們事必 躬親的比率有多高?我聽說前幾大世界級的電腦公司,都會給新進員工一本手冊,裡面記載你的工作內容、溝通單位等等,稱為標準作業程序。台灣的某些公司也會 給一本手冊,裡面記載「你可以」與「不可以」做的哪些事,稱為員工守則。還聽說一個笑話,新人到中小企業應聘時,如果自傳內註明自己的工作經驗與專業是 「老闆交辦的事情」,特別容易被錄取。成功的國際級公司員工知道自己該做什麼;台灣中小企業的員工知道老闆要做什麼。

email跟麥肯錫的成功有什麼關係嗎?有!一個公司的溝通方式,如果過度依賴開會,就會浪費很多時間,徒增經營成本。中小企業規模很小,幾個人在同一個 辦公室,開會討論稀鬆平常,因為打一封中文email得花掉不少時間,所以當面溝通快又準,太有效率了。話又說回來,花一個小時打一封email給鄰座同 事,大概是吵架了才會。但是跨國企業怎麼辦?飛來飛去。打一封email要花掉一小時,飛到美國講一句話再飛回來會比較快嗎?臺灣地小人稠,台北高雄分公 司,開車一天來回。就算全台灣有十家分公司,也可能一天就跑完全程。這些經驗到了大陸可就慘了。早期很多中小企業老闆在台賺了錢,到大陸卡位,迅速在很多 個城市開了連鎖店,以為先做先贏,以為可以利用在臺灣的成功模式「開車管理」到處跑。沒想到大陸兩個城市之間開車可能要一星期,而非一個小時。搭飛機飛來 飛去,加上等飛機、轉車時間,一樣快不了。沒有效率的管理,哪來經營績效?

麥肯錫成功,因為他們建立了自己的溝通平台。試想,你需要蒐集資料,最快的方法是什麼?問同事!沒錯,不管是哪家公司大概都是如此。差別在於你的同事在哪 裡?中小企業的同事就在你隔壁,但跨國企業的同事在哪裡?如果你習慣當面溝通,「在哪裡」就很重要;如果不需要當面就能溝通,「在哪裡」就不是那麼重要 了。我們中小企業的員工利用網路來聊天打混摸魚;同樣的工具,跨國企業的員工可以用來提升工作效率。有人說「西瓜刀」可以做什麼?砍人?用對地方就是賺錢 工具!(我不是說砍人啦)

麥肯錫有一個知識溝通的工具。因為他們是顧問公司,承包全世界的案子。假設台灣的麥肯錫承接到一個案子,是要到印度開立工廠。假設台灣也有另一家某顧問公 司接到類似的案件。則臺灣這家某顧問公司就必須派人飛到印度去籌劃開設工廠的細節。但麥肯錫可能只要在內部網絡上發布這個消息,就有很多分佈在全世界的麥 肯錫員工看到需求,並且立刻提出建議,可能在幾個小時或幾天之內,就能在印度成立一個特別小組進行設廠規劃細節,這過程還不需要有人飛來飛去。某顧問公司 需要派人飛到印度,試想他還能同時處理其它案子嗎?

外國人習慣使用email溝通,原因可能有兩個:一是他們的成長環境本來就很大,人與人的距離較遠;另一個原因當然是打字方便。台灣的中小企業老闆大多不 善使用電腦,雖然電腦普及已經二十幾年了,但就像一句美國狸語說的:You can't teach an old dog new tricks. 我沒有罵人的意思,但很多失敗的老闆過去都有成功的經驗,那些成功的經驗讓他們覺得自己「不需要」學習新的技能。到現在為止,很多失業的人仍然堅信自己的 專業是有價值的資產,無法與社會接軌。時代在進步,有些舊的把戲適合當古董,就像捏麵人一樣。以前到處可以見到捏麵人,當時捏麵人是很紅的賺錢方法,現在 捏麵人只能做表演。

在政府的法規裡,「通訊」屬於「交通」業務。交通包括電話、郵寄、網路、道路、車子。只要是「溝通的方法」,都可以算是交通業務。可見「飛來飛去」與 「email溝通」很類似,只是個人的習慣問題。不管是搭飛機、搭高鐵、開車、走路,都應該因時因地制宜。習慣或喜歡某一種溝通方式,只是一種心理或限 制,不代表你選了最有效率的方法。所以說,台灣老闆的做事心態,就算把一群天才聚合在一起,可能也會變成一群太監。太監只要知道皇帝想做什麼就夠了,不需 要知道公司想做什麼。

也許我們的企業家很難跨國經營,很難變成國際級的企業,根本原因就是老闆不懂得善用email?


2009/05/03

其它文章
奇易中文輸入法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