宇宙當中星球的形成,最初是由「氣體」團聚在一起,因為聚集的氣體互相摩擦產生熱,熱能讓氣體分子發生核融合現象,放出更大能量,類似水蒸氣形成雲,雲受到風力影響互相摩擦產生閃電,但是閃電可能還不足以產生核融合。

氣體經過核融合產生新的重元素,因為重元素產生更大的引力,讓球體更緊密,引力更大,更容易吸引更遠的氣體、塵埃或固體粒子,讓星球長得更快。這種星球形成的過程,大概是目前天文學家普遍認同的過程。

星球形成的過程,產生的重元素形成陸地,陸地本來溫度很高,慢慢的冷卻。冷卻的過程,外表比內部冷得更快,因此先形成地殼,但熱脹冷縮的結果,讓地殼破裂,把內部高溫的岩漿擠壓到地表,變成火山。

由於星球的形成是由氣體變成固體,體積有很大變成很小。因此現在的太陽系九大行星,有大有小,有氣體行星、有類地行星。

讓科學家不解的是,如果地核內部全是岩漿,將無法支撐穩定的外殼,也就是說,地球的內核部分,可能不是全由岩漿構成,而是有固體的狀態,也就是說,地球的內核沒有真的那麼熱。

現在最熱門的話題是溫室效應,溫室效應是說,地球暖化,氣溫升高,造成地球生態的改變。但是溫室效應的產生原因,卻沒有定論。有一派科學家認為,工業革命產生過多二氧化碳,改變地球生命的分配,導致惡性循環,造成地球溫度逐漸上升,進而造成海平面上升。

但有另一派說法是,地球溫度上將會導致水蒸氣大量蒸發到空中,產生雲,雲會阻擋太陽光的熱能,使地球溫度下降。這種「雲」降低地球溫度的現象,也類似火山爆發產生火山灰漂浮到空中,造成寒冬。

因此,地球海平面的上升,可能不只是溫室效應的問題。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推測,地球海平面每年都在上升,因此造成古代文明埋藏在海底下。最近數十年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加快,很多小島國家可能面臨消失的命運。

以前很少科學家提出地球變小的論證,因為找不到歷史上的證據。但最近幾年,透過衛星觀測的技術,已經證實地球在變小。

因為地球變小,讓物質擠壓更嚴重,可能產生地震。原來的核融合現象,在重元素之間較難發生,但還是有可能將地核內部的熱能,傳到地表。也就是說,地球的溫度,不只受到太陽光的影響,但太陽光仍然是主要的熱源。

即使沒有溫室效應,地球變小也會造成海平面上升。即使有溫室效應,大量的水蒸氣蒸發產生雲阻擋了陽光,也會造成寒冬。因此,如果秋冬雲多就容易有寒流,春夏雲多容易有颱風。


2007/11/18
其它文章
奇易中文輸入法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