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析度

以前有部電影名「雨人」rain man.內容描寫一個自閉症男主角,由達斯汀霍夫曼主演,具有超強的記憶能力。片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一盒牙籤掉落地上的瞬間,男主角說出牙籤總共有 幾支。另外有一片「記憶裂痕」,內容描寫一位高科技男主角被追殺,後來從一個信封袋裡的幾項小物品,找到自己被追殺的原因,並且順利逃脫,原因是他過去三 年期間從事一個高科技的機密專案,約定完工後必須洗掉記憶,且得到很高的報酬,但卻引來殺機。他自己發覺可能被殺滅口,因而偷偷留給自己一包很不起眼的信 封袋避免引人注意,裡面放置很簡單的物品,企圖提醒自己留下線索。還有另一部片子也跟記憶有關,但想不起片名了。內容是描寫一對男女相戀,後來吵架分手, 想要借由清除記憶將自己失戀的記憶消除,不料卻發現自己已經清除過相同的記憶,而且是跟同一對象。也就是說,雖然雙方都清除了記憶,卻又重新熱戀在一起, 然後又吵翻天。難道是命中注定?亦或思考模式使然?

如果使用速讀訓練機,讓一張畫面顯示0.5秒,其實你還沒反應過來,但已經在大腦形成印象。最好的證據就是「殘像」,眼睛所形成的殘像都是「補色」,例如 黑色的殘像是白色,紅色的殘像是綠色。大腦由眼睛視覺得到殘像,並不需要思考。有人說殘像是殘留在視網膜的現象。問題是,大腦對於留在視網膜的殘像有處理 能力。有人可以完整的「搬到大腦存放」,不需經過思考。

很多醫學報導證實,自閉症患者都擁有特殊能力,這些能力可能跟大腦有關。從醫學的觀點,大腦異常應該造成功能低下才是,但實際情況卻大多相反。很多大腦異 常的人,反而讓大腦的某些能力被激發。根據多元智能理論,大腦分區發展負責不同功能。也許大腦異常的結構雖然讓某些功能異常,但也因此讓某些功能得到更多 能量、發展更茂盛,所以在某些方面得到更好的成就。

除了自閉症患者的特殊能力之外,其實很多正常人也一樣可以擁有特殊能力,只要不偷懶即可能辦到。例如語言。絕大多數人都可以學會自己的母語,除了少部分人 例外,但多數人很難學會第二種語言。有很多人生活在雙語的環境,因此雙語自然的變成雙母語。然而,為什麼那麼多人無法「刻意」學會第二種語言呢?因為大腦 的發展,具有很高的可塑性,而且具有很特殊的能力,就是解析度(分辨率)。

解析度(分辨率)這名辭被大量使用,應該是電腦螢幕吧?在電腦普及之前,電視也有解析度的問題。但電視的解析度通常都是講掃描線條數,電腦螢光幕才開始講 求解析點數。現在的數位相機則改用「像素」或「畫素」。電腦螢幕的點數是指橫向(長)點數乘縱向(高)點數,例如1024×768。而數位相 機的解析度則指長高相乘以後的值,例如一百萬畫素,就是指1024×1024 或1200 × 800。

大腦對於外界的各種信息,也一樣存在解析度的問題,只是以前沒有被注意到而已。有一個報導說,國外有一個人善於畫圖,而且是根據自己的記憶畫圖。最厲害的 是,畫的內容跟照片幾乎一模一樣,我不是說畫的品質,而是構圖。電視曾介紹這個人的特殊能力,有人聘請他搭乘直升機飛躍某城市上空,然後根據目視記憶,畫 成一個長條壁畫,令人驚訝的是,他畫出來的房屋建築,每棟窗戶的位置及個數都跟實景一模一樣。另一個報導指出,有人終生記得所有記憶,而且完全沒有遺忘或 增減記憶的內容。有人可以經由記憶說出非常精確的時間地點場景,真的很不可思議。對於擁有這些特殊能力的人,我們到底該羨慕還是嫉妒?或者憐憫?聽說這些 忘不掉過去的人,生活很痛苦,因為記憶本身會干擾思想與生活。

擁有這些超能力或許不是好事。但大腦真的擁有解析度的能力無庸置於,從很簡單的語言學觀點,就能證明這一點。我們很習慣於自己的語言,但為什麼很難學會第 二種語言?就在於分辨率的差異。例如我們華人的發音「資疵思日」,我們覺得差異很大,但外國人分不清楚。而美語當中的「s」「th」「sh」發音,他們覺 得差異很大,我們卻分不清。根據研究證實,大腦對於很細微的聲音或影像差異,可以經由訓練放大差異性,這也就是我所謂的解析度(分辨率)。除了語言,還有 很多地方出現這種特質,例如香味、音樂、雙胞胎的容貌差異性等等。有一種職業就是靠「聞香」賺錢。顧名思議,就是指分辨香味的能力,例如品酒、香水製造 等,都需要聞香師。而雙胞胎的分辨能力,大概只有為人父母者才有,我就是,我有一對雙胞胎小孩。他們小時候生病,半夜必須吃藥,就曾發生差點餵錯藥的情 形。他們的媽媽(也就是我那迷糊的老婆),先餵完一個小孩,然後第二次又叫同一個小孩起來吃藥,還好小孩說了一句話「媽媽我吃過藥了」。我那小迷糊還認為 小孩說的是「睡前」吃過的藥。還好弄清楚了。

不只是雙胞胎,很多兄弟姊妹長的很像,但自己人卻覺得「一點也不像」。原因就出在分辨率不同。每天看,分辨率越來愈高、差異越來愈大,所以覺得不像,但陌 生人見到這些兄弟姊妹卻覺得很像。就如小時候剛看到電視上的洋片節目時,總覺得「外國人都長得很像」,聽說外國人也覺得亞洲人都長得很像。因為分辨率可以 經由訓練提高,所以經常發生「越看越不像」的事情,因為越清楚越能發現細微差異。分辨率就是解析度,如果我們看到一幅畫,第一眼看到跟第二次看到會有不同 的感覺,這就是學習。反複看到同一副畫,都會有不同的記憶效果。不只是看畫,聽音樂也是。一首音樂多聽幾次,也會有不同的發現。但有些人對於沒有興趣的項 目,會自然排除學習,不能產生更好的解析度,所以看來看去都一樣。

由於大腦學習過程使用到記憶區塊,顯然重複的行為加強記憶區塊的資料量,記錄更多細微的訊息得以用來做差異化,才能產生更高的分辨率。如此說來,大腦的記 憶效應是重點,因為大腦的學習具有區塊的差異性,所以有些人喜歡某些領域的資訊,討厭某些領域的資訊,原因可能是大腦的「意識」主導學習的選擇能力,影響 學習效果。也許,這就是自閉症患者擁有某些驚人的特殊能力主因,因為他們的邏輯思考能力較差,主體意識較弱,導致大腦的選擇性降低,不會排斥某類資訊,得 以瞬間大量輸入大腦;但也因此可能無法接受某類資訊。正常人對於資訊的選擇,通常是思考的結果。而思考,跟快樂因子有關。但自閉症患者可能不是經由快樂因 子選擇學習對象。如果邏輯思考影響大腦學習的選擇性,數理邏輯能力越好的人,分辨率反而越低。例如,很聰明的人經常會認錯人,經常出現「差不多」的現象, 對於很多事情漫不經心、經常忘東忘西等等。

很多生物的本能,是在出生後極短時間內第一眼看到的東西。他們的分辨率可能只有一次學習機會。例如斑馬。小班馬出生第一眼看到自己母親身上的條紋,就會跟 著牠走。斑馬媽媽為了避免小孩第一眼看到別人,通常會離開群體一段距離,而且生下小班馬後會用身體擋住小班馬的視線,避免牠看到其它斑馬。對我來說,每隻 斑馬都長得一樣,因為我不是斑馬,無法學得分辨條紋的差異性。很多動物的分辨率集中在聲音,這些動物可以分辨極細微聲頻的差異,依此認得自己的親人。有些 動物則是靠味道分辨彼此。

以前看過一個日本節目,有一個男主人每天回家時,都看到家裡的貓兒蹲在室內門口等他進門。剛開始以為是恰巧,後來以為是貓兒睡在門口,但妻子說貓兒睡在電 視上,總是在男主人進門前一分鐘才走到大門。這男主人以為是生理時鐘引導貓兒去大門等他。後來改變進門時間,貓兒依然走到門口等他。後來就找來電視台錄 影,企圖尋找答案。最後答案揭曉,是主人的鞋子發出的聲音。因為貓兒耳朵很敏銳,可以分辨不同人、不同鞋子走路發出的聲音,當主人接近住家附近,客廳內的 貓兒就已經聽到。後來主人出門,回家前很遠就故意換掉鞋子,貓兒就沒有提早到門口等他。

人腦對於有興趣的東西,吸收能力越好,累積知識越多,分辨率也越好。例如一個音樂家可以很敏銳的聽出樂器音質的差異。一個品酒師可以靠鼻子分辨酒的年份與 產地。但很多人忽略自己的才能。解析度就像一台監視錄影機,拍攝到一個人,解析度越高,人臉就越能看清楚。大腦一樣具有自動調節解析度的能力。





2008/07/30

其它文章
奇易中文輸入法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