坊間流傳很多健康飲食的觀念,有些很有道理,有些似是而非,令人不知所措。就以「鈉鹽」的事情來說,就很令人迷糊,分不清楚到底該如何攝取適量鹽巴才叫正常。


很多人主張少鹽清淡有利健康。但是鼓勵人要少鹽的同時,卻又鼓勵人要多喝水,結果多喝水又造成尿多、汗多,而流失礦物質、維生素,所以又鼓勵人要多攝食富 含維生素、礦物質的食物,甚至於鼓勵大家補充綜合維它命、鈣片。補充太多鈣片又可能產生結石?不補充鈣質可能造成骨質疏鬆症!怎麼辦?


這幾年很熱門的話題是「鹼性體質」可以防癌;多吃鹼性食品有益健康。而鹼性食品的分類方法,是以食物中含有「鉀鈣鈉鎂」多者為鹼性;含有「磷硫碳」多者為酸性。因為磷酸、硫酸、碳酸遇到鉀鈣鈉鎂鐵會變成中性的鹽類。


從網路上可以搜尋到很多關於食鹽、鈣的相關信息,也看到有人主張應該少鹽多鈣的飲食方式,所持的理由是:多吃鈉會導致鈣質流失,造成骨質疏鬆症,也會造成高血壓。


多吃「鈉」鹽會造成鈣的流失,這個推論可能有點道理,因為鉀鈣鈉鎂都是扮演「鹼根」的角色,除了某些特定用途的不同外,在酸鹼平衡確實扮演著互補的作用。因為是互補,在體內的含量超過正常需求,就可能排出體外。但是鈣質的流失是否等同於骨質疏鬆症的發生?


先看看人類吃鹽的歷史、再看看骨質疏鬆症發生的區域、及人口分佈。自古以來,人類的飲食離不開鹽。但是近代的醫學觀念認為多吃鹽造成心臟病、高血壓、骨質 疏鬆等毛病。如果這個推論屬實,那以前的人應該比現代人更容易得到這些毛病,因為以前沒有冰箱,大多使用鹽巴醃製來保存食物。


不知道有多少人願意相信「古人」比較容易得到心臟病、高血壓和骨質疏鬆症?


想瞭解骨質疏鬆症是怎麼造成的,應該先看看哪些人容易得到?太空人吧!所有的觀察都比不上「太空人」來得有說服力。因為太空人的骨質疏鬆症,無法使用任何藥物「預防」。因為造成骨質疏鬆症的主要原因是「重力」而非食物。


如果從重力的觀點來看,就可以推論出哪些人容易得到骨質疏鬆症;不能運動的人,對吧?坐輪椅、脊椎受傷、久臥在床的人,這些是很極端的族群,很容易觀察的。


最普遍的族群,則是「久坐工作椅的人」,這個族群因為電腦及交通工具的普及,變得越來越多,年齡也越來越年輕化。


第三個族群,則是服用太多酸性食品或藥物的人。因為鈣質在體內扮演著酸鹼平衡的角色。如果吃了太多酸性食品或藥物,鈣質也會加速流失。事實證明,很多長期服藥或喝可樂汽水的人,也有很高的比率發生骨質疏鬆症。


第四個族群是偏食者。我們吃到肚子裡的食物,脂肪、蛋白質、醣類,在代謝過程都會產生酸基,都需要鹼性中和,會消耗掉很多鈣。如果您吃的食物含鉀鈣鈉鎂太低,長期可能發生問題。


第五個族群是不運動者。如果血中缺氧,很容易產生乳酸,而乳酸就是造成肌肉酸痛的主要原因。缺氧主要有兩個情況,一是激烈運動造成氧氣供應不足;二是血液循環不好。如果供氧正常,很多成分代謝成二氧化碳和水,排出體外。


二氧化碳和水?好熟悉喔!沒錯,就是碳酸。如果從天上掉下來叫做酸雨;裝在瓶子裡稱為汽水。如果人的心肺功能較差或運動量太少,導致排出二氧化碳太慢,也會讓血液變酸。


從重力與供氧及排出二驗化碳的觀點看來,運動才是預防及治療骨質疏鬆症的關鍵。把「鹽」與「骨質疏鬆症」扯在一起,有點說不通。


有很多人有結石的困擾,先想想,是否吃得太淡?因為鈉會造成鈣的流失,既然鈣都會流失了,結石機會是否就減少了呢?


從演化的過程來探討「應該多吃鹽、還是少吃鹽」有點多餘,而且是過度干預身體的自然運作。正常的人,鹽吃多了自然會口渴,多喝水、多尿、多出汗,如果強迫吃太嫌,身體為了阻止鹽進入血液,就會拉肚子,或嘔吐;鹽吃少 了,自然少喝水、少尿、少汗,這是每一個正常人都會有的反應。排汗、排尿都算是排毒的一種程序。


因此,刻意少吃鹽的人,明顯違反身體的新陳代謝。而吃太鹹卻不覺得口渴的人必然有病。如果吃太鹹或吃太淡,都會不正常。


2007/10/19

其它文章
奇易首頁